【必读】拥有科学精神必须处理好的三对关系
来源:和垚说 时间:2019-09-30 浏览:1709
经过历史长河的发展,尤其是近代经历三次技术革命的洗礼,科学价值已经广为接受,科学精神始终激励着人类不断取得一次又一次伟大科技的胜利。
科学精神的内涵丰富,包括实证、探索、创新、民主等等,但核心是实事求是与开拓进取。但是究竟应如何拥有科学精神?如何拥有正确的科学精神呢?从大众角度,我们认为应该正确处理好以下三组关系:
01、正确看待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从现代定义看,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
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由此可知,科学与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与方法。
但是在古代,甚至直到19世纪,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不大密切的,科学由一些由知识、有学问、有身份的人掌握,而技术则由一些能工巧匠传授。科学没有为技术革新做什么贡献。这很好的启示我们科学不能太“功利”、太“现实”!
那么科学精神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我们可以从科学精神起源地处追寻答案。
科学精神起源于希腊。由于航海和贸易的发达,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兴起,给希腊人创造新文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亚里士多德说过,哲学和科学的发展需要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好奇、闲暇和自由。幸运的是,希腊人具备全部三种条件。好奇,可以保证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和纯粹性。闲暇和自由则是保证好奇心的重要社会条件。
02、正确看待批判性与统一性的关系
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一直存在着不少误区:首先是将科学理论固化、僵化,以为科学理论都是万古不变的永恒真理;其次是将科学理论神圣化、教条化,以为科学是毋庸置疑、神圣不可侵犯的;最后是将科学技术化、实用化、工具化,忽视科学的文化功能和精神价值。
因此,我们首先必须鼓励大家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其次要有整体观念,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自然科学的根本任务是为人类建立一个关于外在世界统一的整体图像,而不是过度学科分化。对于企业管理的启示,可能是既要有专业化分工,更要有系统设计。
03、正确看待技术与人文的关系
面向21世纪,科技一方面让人类过上了越来越富足的物质生活,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面临着环境恶化、核大战等严重问题,甚至动摇人类的根基。
作为普通大众,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发明科技,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要让科技有人文精神,真正以人为本。这既是时代召唤,又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容回避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