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民主生活会,这是政治任务?它是整人的吗?当笔者(广州科创私董会首席教练)把民主生活会作为企业高管团队建设工具推荐给私董会企业家们,很多人半信半疑。
7月中旬,一些私董企业家在其公司进行了有益尝试。会后,企业家感叹道:“过去,无论我苦口婆心或措辞严厉提醒高管的问题,他们都是口是心非。通过民主生活会,让他们彼此觉察、觉醒自己在工作和思想上的问题,真的很好!”与会高管大部分思想受到“震撼”,起到了“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
现把其中一场比较普遍的民主生活会场景,回顾如下。
企业介绍
M企业地处广州,是一家在海外拥有自主品牌的乐器企业,是细分行业的标杆。企业家黄总,学历不高,但非常勤奋,既热爱艺术,弹得一手好吉他,又喜欢钻研,硬是把非常传统,依赖手工作业的生产方式,通过自主研发的数控设备,玩成了高科技。同时,他也常年行走全球各地,对西方非常熟悉和了解。
与中国大多数快速发展的企业一样,老板是孤胆英雄,团队越来越跟不上创始人的脚步。但是,企业发展不错,跟随企业成长起来的高管们个个都自我感觉良好,企业家有时也很苦恼:自己越来越累!高管们面和心不和,山头主义严重,对企业家战略意图的理解总是不到位…….
持续到凌晨两点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晚上八点,M企业核心高管十余人,在一栋富丽的别墅内,召开了历史上第一次高管民主生活会。这个生活会,参加者不是以是否是党员为标准,也不是以单纯政治思想建设为目的。
会前,根据M企业高管团队建设当前面临的普遍问题以及企业战略发展需要,明确了了围绕“目标感强不强?协同力高不高?”等主题并要求每位与会者做了书面材料准备。
当天会议流程,主要分三个部分:一是对讨论主题的研讨;二是自我批评;三是批评别人。
什么是目标?目标不是口号,而是要把具体的经营目标转化成可量化的指标,然后有计划、有匹配资源的实施。经过大家的讨论,M企业高管突然发现所谓都习以为常的目标,其实存在“有头有脚无腰”的问题,即有目标也有在带领员工在执行,可是没有很强的行动计划支撑目标的实现,而是各自基于经验和责任心,想到哪干到哪。
在自我批评环节,前面发言的两位高管把自我批评变成了自我表扬,“配合其他部门,我还是不错的。”我立即进行了“拨乱反正”,要求大家自我批评要深刻,不允许避重就轻,自我表扬。每人必须针对主题,讲出至少三条以上的自我批评意见并举出事例。说着说着,气氛似乎就庄重起来,大家查摆自己问题就更加开放和深入了,直到一位高管突然落泪。
高管A:D对物料没有做提前排查,出现问题多,做事拖延,没有预防措施。
高管D:我已经对他们说好按照我的标准做,但是每次都出现这样的问题。订好时间,但是等到临近交货时间去看还有大量没有做好,我有什么办法,我也不断催。
一进入互相批评环节,两位高管就掐起来,还踢起了“皮球”。这是不是像很多公司会议的场景?我赶紧叫停并重申规则,在批评别人时候,被批评方未经允许不能解释。另外,我又再次引导大家不能忘记批评别人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其成长,因此,批评者应实事求是,就事论事,不能随意扣帽子,上纲上线;被批评者,应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态度,坦然接受批评。
“原来别人都是这样看我的。”、“这些问题,我确实没注意到!”很多高管都表示这种民主生活会,让彼此都看到了之前从未意识或熟视无睹的“毛病”。
时间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凌晨两点多,可大家的睡意仍不是很多,很多人讲还有很多话要讲……
老板由局外人变成了靶子
本来按计划,企业家黄总是点评者,不在批评与自我批评对象之列。在自我批评阶段,黄总还在指点江山,“某某,你的自我批评是隔靴瘙痒!”、“某某,你的协同性真的这么好?上次,哪个部门不就投诉过你?”
形势急转直下,始于C高管的一个大胆要求:
“黄总,今天互相批评,我能批评下您吗?”“好,没问题,大家都放开讲,我也提升下自己。”黄总相当开明。
“黄总,你的亲属根本不服管。”
“黄总,你的手伸得太长,我们这些高管怎么能带好团队?”
“你的目标总是不断地变,我们都是被动式应付你。”
几乎,所有高管都对企业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意见。
哈哈,这确实是这次会议一个最大的花絮。黄总几次都想解释,我都把他按捺住了。因为,这是听取真实意见的好时机。企业家只要解进行了解释。既有可能会让别的高管不敢再讲,又有可能引入到互相辩解或争执的困局中去。
观察与启示
导入和参加了数十场高管民主生活会。真切感受到:民主生活会,如果召开得当,的确对加强高管团队的思想统一,自我觉醒,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究其原因,就在于无论是企业家还是高管,都是批评别人头头是道,说起自己问题,那就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民主生活会,恰恰提供了这种场合,让大家都能来场“心灵裸奔”,发挥群众雪亮眼睛的作用。
这是一场不算圆满的民主生活会。由于大家对民主生活会的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流程不熟悉,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但是,它从另外视角,发现了班子建设存在的问题,让大家尝试了一次别样的团队建设活动。开完民主生活会,大家在第二天的下半年工作研讨、绩效面谈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自我要求更高了,对别人的理解与宽容更好了。
看来,每半年或一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还是不错的选择。关键是要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聚焦企业经营和管理主题,提前准备,自我批评要“狠”,批评别人要“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