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U是福是祸
来源:和垚说 | 原创文章 时间:2018-11-28 浏览:978
“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为何每个妹妹都那么憔悴”,这句歌词被一位供应链经理拿来戏谑一位产品经理,调侃他规划了那么多SKU,结果却是绝大多数表现平平,极少有SKU受到目标消费者群体的普遍接受成为常销品,更别说受到追捧成为“爆款”;反而造成的后果是,供应链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库存越来越高,原来的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也逐渐削弱。
很多非专业人士可能对SKU还比较陌生,会问什么是SKU?
SKU是英语Stock Keeping Unit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库存量单位,是用来计量库存进出的基本单元。比如:服装有不同的款式,每一种款式有不同的面料,每一种面料还有不同的颜色,每一种颜色还要分不同的尺码;消费者在挑选的时候找到自己喜欢的短款-纯棉-黑色-XL尺码,这个就是SKU,它是用来识别一个特定产品的基本特征,也是存货管理的最小单元。在医药、食品等有批次管理要求的行业,不同的批次还会是不同的SKU。而且SKU在不同行业、不同公司可能叫法也略有差异,但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
为什么企业的SKU越来越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消费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为了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各行各业的大多数企业都在有意无意地开始实施所谓的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等产品战略,试图满足消费者的胃口,保持公司的销售业绩持续增长。
于是越来越多的SKU被规划和设计出来:
1、产品经理或企划经理在缺少消费者画像、不对市场需求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的情况下,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盲目延长产品线长度或者规划新的产品线。
2、在公司新产品设计的错误导向或者是新产品开发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设计人员随意开发新产品,而这些所谓的新产品往往有的时候只不过是像抽屉的拉手换一种形状,手机的电源线换一种颜色,衣服的扣子换一种规格。
那么到底这么多的SKU对公司的业绩增长能起到多大的支撑或帮助作用?
管中窥豹,这两家企业可能也是所在行业的一个缩影。尽管行业不同,但是带来的后果却是一样的。最直接或常见的后果通常有:
由上可见,SKU与销量不一定是正相关的关系,反而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确定企业的SKU数量?
应该说,不同的企业,经营理念的不同、商业模式的不同、销售渠道不同、供应链管理水平不同等因素决定了企业对SKU管理的策略大不相同。
以服装行业为例,优衣库和ZARA同是服装行业,同样取得了非常骄人的经营业绩,但是两者的品类却差距悬殊;优衣库注重基本款,每年只有大概1000种新品;而ZARA注重流行的时装类,每年新品种类18000多种。
在连锁零售业,著名的连锁零售企业7-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文认为“越美味的东西越容易腻”,因此7-Seven非常重视便当、饭团和面包等顾客每天都会购买的经典款,在这些基本产品的基础上提高对口味的追求和质量的管控,不断推陈出新,升级迭代,而不是一味地挖空心思研发更多的品种。与此相反,也有的零售企业追求多而全。
由此可见,SKU的数量不在于多还是少,关键的核心命题是企业管理能力,尤其是供应链的管理能力能不能与之相匹配,在库存最小化的基础上保证准时交付和成本最优化。
——和君资深咨询师、和垚精益专家 姜雨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