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视角下的酒店客房清洁管理
来源:和垚说 | 原创文章 时间:2018-11-23 浏览:1600

近日,随着新浪微博注册名“花总丢了金箍棒”的微博爆料,以及央视的专访报道,多家被曝光的五星级酒店客房卫生状况令人堪忧;更有分析指出这是酒店行业的通病,并由此推测非五星级酒店的客房卫生的状况更是难以想象。
尽管网上已经出现了某酒店让客房清洁人员在进行客房清洁时佩戴“清洁记录仪”,夜班管理人员通过视频记录检查清洁人员是否按要求进行操作,并将清洁客房的作业过程在酒店大堂公开播放接受宾客监督。当前来看这种做法无疑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管理方式。
从精益管理的视角来看,酒店客房的清洁管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所谓专业化分工,是将当前酒店客房的清洁工作分为至少三个“工序”,每个工序的作业内容有不同的分工,可以视为一个“专业工种”:
工序1、可以简称为“回收”,是将宾客的垃圾及已用物品进行清理和回收;
工序2、可以简称为“清洁”,是指对客房进行清洁作业和消毒处理;
工序3、可以简称为“补充”,是把新用品(已进行清洁和消毒,符合卫生条件的物品)补充到客房相应的位置,使符合应有的配备数量。
所谓流水式作业,是将以上三个“工序”按照流水作业的方式进行作业步骤安排:
步骤1、当进行客房清洁作业时,首先由“回收”工序的作业人员将所有宾客产生的垃圾和已经使用过的物品全部分类回收,并在回收后进行专业的集中处理;
步骤2、回收作业完成后,由“清洁”工序的作业人员对客房进行清洁作业(具体作业步骤参见第三部分“标准化操作”);
步骤3、客房清洁作业完成后,由“补充”工序的作业人员根据客房物品的原有配置数量进行新物品(已进行清洁和消毒,符合卫生条件的物品)的补充并按原有位置摆放;
标准化操作对客房的清洁作业尤为重要,酒店应制定《标准作业指导书》,在《标准作业指导书》中应详细规定客房的清洁路线或顺序(比如:由里到外、由上到下等)、不同部位的清洁工具、清洁剂用量、所用时间、各部位清洁标准等作业要素。
酒店应制定客房《物品及清洁检查清单》,在该清单中要具体列出物品的位置、数量以及检查部位,尤其是容易出现卫生死角的部位,并给出具体的检查标准。管理人员应按照《物品及清洁检查清单》中的所列内容逐一检查,防止遗漏。
酒店必须将《标准作业指导书》悬挂或张贴在作业人员的清洁车上,便于清洁作业人员尤其是新入职人员随时能够看到清洁作业的相关要求,并可将《作业指导书》张贴在酒店客房与逃生路线图同样显眼的位置,便于宾客监督作业人员是否按照要求进行作业。
为了在保证清洁效果的同时,提高客房卫生服务人员的“人效”,酒店应改变目前普遍的以楼层为单元的作业范围划分方式,使一组人负责几个楼层,并按照楼层进行巡回式的清洁作业。
酒店应建立相应的监督考核与激励机制,通过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激励措施,树标杆抓典型,提高客房卫生服务人员的积极性。
五星级酒店客房卫生曝光事件仍在持续发酵,无疑会对酒店服务业尤其是被曝光酒店的形象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酒店不能只是通过开除几个当事员工,处罚几个管理人员就草草了事;更应该详细地从流程、制度、作业方式等全面分析原因,采取防止错误再发生的有效措施进行积极改善。
希望以上几点建议能对酒店在客房卫生管理方面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