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三少”变“三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提升之道!
来源:和垚说 | 原创文章 时间:2018-09-19 浏览:901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研发上普遍存在少资金、少人才、少技术的“三少”问题。因为缺钱,所以没有好的人才加入;因为没有好的人才,因此,没有好的研发。看似“死循环”的命题,如何破解呢?办法总比困难多。和垚咨询认为,从以下八个方面思考,或许就会柳暗花明。
一、 牢固树立“把企业做成依靠技术和创新驱动公司”的目标。
从思想和行动上都重视研发的价值,增加研发的投入。如果一家公司没有“甘坐十年冷板凳”的思想准备,没有坚持两个“落实”(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5%、研发人员占比不低于20%),所谓的科技企业只会是“口号”。
二、研发需求应坚持“技术与市场拧麻花”。
从需求开始,要加大对市场需求洞察力度,同时,结合技术的实现能力,找到两者的最大公约数。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所谓市场需求分析,不一定是要做大量消费者调研或什么高大上的大数据,其实,只要发动公司内外部分有代表性人员,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少量数据基础上,结合对行业的趋势捕捉,开放式的头脑风暴,也可以完成自己的商业洞察。
三、 研发计划应以“专、精”为原则。
产品开发既不一定是越快越好,也不一定是越多越好。要在分析行业特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采用压强原则,聚焦某些领域,确保在某个领域都能做出精品。既不能因为市场变化快,就不做计划,又不能因为各种原因,不执行计划或僵化执行计划。
四、 研发管理应坚持跨部门或项目管理运作。
研发一定不是研发部门的事。整个研发的组织运作,从组建跨部门的项目组(至少涵盖市场、营销、采购、生产等部门)开始,逐步推行以项目经理负责的项目管理。
五、 建立简单实用、动态调整的流程。
研发流程是必须的,但不是万能的,也是需要逐步提升的。如果产品研发周期短、含量不高,研发流程可以尽量简化,甚至做好主要表单即可。如果产品开发成本高、技术含量高、需要跨部门协同多的,研发流程可从横向协同的流程节点和重要控制点开始,根据本部门实际,制定流程图、节点说明、配套制度和表单等四位一体的流程。
六、 建立和培养研发团队。
无论是与外部合作,还是自己培养研发团队,归根到底,是要组建一支有
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团队。具体应以文化为引领,以激励为核心,以考核为保障,既把爱给够,又把话说透,从而激发研发队伍的潜能。
七、 对研发中重要节点应坚持评审。
对重要研发计划起码要对关键的决策和技术环节进行评审。针对评审难组织、难评审的问题,各企业首先应树立信心,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固化流程,完善评审机制。这里面的核心是要破除官大说了算和一味凭感觉评审的问题。
八、 重视和建立技术开发通用平台。
中小企业本身资源有限,如果不能建立开发模块化,在模块化基础上进行多产品开发,既不能对市场快速反应,又会导致产品成本过高。技术开发平台的关键:一是做好基础研究,使基础研究或公共技术模块能支撑大部分产品开发的底层逻辑;二是抓好物料的通用性。通过开发计划的规划、人员的创新意识与成本意识的平衡、呆滞物料的管理、新品的定期分析等,控制物料种类的无限扩张,物料周转速度慢。
科技型中小企业只要心有理想,沉住气,踏实干,围绕八个方面进行突破,是能够改变“三少”的困境,实现“三强”(技术实力强、团队人才强、企业效益强)目标的!
——和君咨询合伙人、和垚创始人:胡晓纲